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 专业简介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学院名称

专业类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备注

开设地点

北京

保定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自动化类

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器人工程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信息安全


物联网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学院概况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设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九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以及系统分析、运筹与控制等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备案建设了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硕士点;拥有电子信息类(包括: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3个方向)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11月,依托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成立了华北电力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始终以服务能源电力为己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面对新能源电力发展对先进信息化理论、技术与装备和专业化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德才兼备的电力信息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强化价值引领,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的行业中坚力量。2018年9月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3398名,硕士研究生1129名,博士研究生77名,其中外籍留学生18人。现有教职工282人,其中教师233人。教授57人,副教授79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21人。在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国家**、国家**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获得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首都劳动模范奖章获得者、北京市教学名师、河北省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还有“111”引智计划团队和外籍教师4人。

学院拥有“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双万计划”),拥有“自动化”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电子信息教育”省部级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信息安全”省部级品牌特色专业,拥有《现代控制理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及《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数据结构》和《自动控制原理》等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省部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保定市重点实验室、智能车俱乐部、Hunters俱乐部、飞龙俱乐部、以及已设立近二十年的DreamTech工作组等创新实践平台,基础教学实验室面积近6千平米。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学院学生获得了一大批包括国家级特等奖在内的国内外科技竞赛奖励,考研率超过40%,出国深造的率逐年增加。

学院教师近年来主持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两机重大专项”课题等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达3亿元。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院有着广泛的国际交流,现已和美、欧、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如英国剑桥大学等)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学期间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发展规划自主选择赴国外高校进行1-2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提升国际化水平。


自动化类

该类包括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第一学年统一培养,开设通识课、控制类基础课、导论课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体验和了解各专业的异同,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避免盲目选择专业。第二学年起分专业培养。

l 自动化专业

专业特色: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院士领衔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几门专业主干课程分别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或省部级精品课。本专业2008年全国首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电力相关行业技术进步需求,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在发电过程自动化系统、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工程技术领域,培养从事控制装置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维、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制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运筹学、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热工理论基础、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控制装置与仪表、过程控制技术与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分散控制系统、顺序控制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继续深造(包括出国深造),其他主要在电力行业就业,也可在航空航天、电子与信息技术(IT)、冶金、化工、核工、机械、船舶等行业的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内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维、管理及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l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电力行业为背景,由测量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学等融合构成专业知识能力体系,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突出电力特色内容教学。教学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国家**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省部级教学名师,开设了以省部级精品课程《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为代表的多门特色专业课程,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平台,部分处于国际前沿。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有一定创新能力、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掌握电力检测和计量的前沿技术,具备跟踪本专业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电力生产、科研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参数自动检测,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计量测试,各类仪表和自动装置设计研发等方面工作的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卓越测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电路理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工程光学、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计量测试技术、控制装置与系统、过程控制、火电厂热力检测系统设计、电力计量。

就业方向:本专业具有电力行业特色,同时又是仪器科学与控制科学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就业面广。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电网系统、大型火电厂、核电厂、计量检定质量监督院所就业,也可在机械、船舶、化工、航空航天、计算机等行业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还可从事相关的教育、培训及管理工作。近年来,本专业始终保持较高的保研和考研率,并有一定比例学生申请到国外名校继续深造。

l 机器人工程

专业特色:本专业面向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需求,重点聚焦电力行业,通过跨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等学科联合培养,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生培养采用产学研协同和全程导师制,在注重学生理论培养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和解决学生复杂工程的能力,以项目驱动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良好人文素养;掌握坚实的机器人科学基础、控制理论与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思维、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沟通能力;能在机器人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电路分析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导论、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机器人学、机器人驱动技术、机器人控制与系统仿真、机器人传感器原理、虚拟现实技术、机器学习、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机器人工程以及其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电力系统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器人工程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

计算机类

该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六个专业,其中网络工程只在保定招生,物联网工程只在北京招生。第一学年统一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体验和了解各专业的异同,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避免盲目选择专业。第二学年起分专业培养。

l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始建于1976年,是国内较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部级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坚持计算机应用与本体研究并重,注重电力行业特色,紧密结合电力企业需求,注重实用性、前沿性、创新性研究,致力于提高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贡献力量、输送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力的计算机科学卓越技术人才,成为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以及计算系统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具备科学思维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学习拓展能力,了解并紧跟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具备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系统研究、开发、部署、教学、管理与应用有关领域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理论、数据结构、数字逻辑、算法设计与分析、信息工程伦理、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编译技术、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网络安全。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l 软件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为积极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加速国家信息化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专业拥有省部级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校级教学名师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力的软件工程卓越技术人才,成为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以及与软件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具备科学思维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学习拓展能力,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培养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组织能力,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技术、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技术与UML、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电力信息化及信息安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可继续攻读软件工程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l 网络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网络工程专业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定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工程建设,以适应更广泛的社会及行业需要。本专业具有设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重视实践教学,坚持电力特色,服务计算机网络及电力行业。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力的网络工程卓越技术人才,成为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计算机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具备科学思维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学习拓展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应用开发、维护管理和安全保障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研究、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就业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科学基础与演进、离散数学、计算理论、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网络体系结构、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网络系统工程、网络安全等。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系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l 信息安全专业

专业特色: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21世纪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已变得至关重要。本专业拥有设备先进的教学实验条件,可支撑网络攻防、信息加密、漏洞扫描等信息安全核心实验,依托信息安全博士点,在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领域开展了高水平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办学及科研成果。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力的信息安全卓越技术人才。毕业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社科素养,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具备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计算机病毒防范、安全认证、扫描、信息加密、隐藏、计算机取证等专业技能,具有设计、开发安全软、硬件系统和保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的能力。

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编译技术、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安全协议、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继续深造(包括出国深造),其他主要在电力行业就业,也可就业于信息安全相关的行业,尤其金融和通信领域,从事信息安全的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测试、管理与设备维护等,也可从事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l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响应国家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兴交叉专业,在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外,还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自动化及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相关内容,同时坚持电力特色,致力于物联网技术本身、智能电网、智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物联网相关企业以及电力行业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力的物联网工程卓越技术人才。毕业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信息系统的标识与感知、网络通信与传输、数据分析和智能处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原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物联网导论、传感器原理与应用、RFID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控制系统。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物联网相关行业,尤其是能源互联网的相关支撑领域,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工作。


l 智能科学与技术

专业特色:本专业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需求设立,系统涵盖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同时结合我校智慧能源等相关领域的优势,致力于促进智能电网、智能发电、智能交通等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本专业教师均从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毕业,理论基础扎实,配备了设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项智能竞赛,结合我校大电力特色,服务智能科技领域及电力行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工程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系统的工程实践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综合运用交叉知识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创造型科技人才。

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人工智能基础、脑与认知科学基础、智能电网导论、智能控制导论、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技术、电力设备状态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电力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机器学习、机器人学、网络化群体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智能优化及应用、智能传感器网络、分子计算、纳米智能机器、量子计算、智慧能源系统概论、深度学习、智能科学与技术前沿讲座。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具有在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各领域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可以在民用或军用各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厂企业等单位从事智能系统分析与设计、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相关领域行业工程技术解决方案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管理、教育相关工作。


相关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