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在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党委组织下,研究生党员前往革命摇篮井冈山开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习实践活动。新时代赋予井冈山新的历史意义,新时代也赋予党员新的历史使命,通过为期4天的现场考察和理论学习,重温老一辈红军烈士的壮举,学历史、思当下、划未来,用井冈山精神督导我们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踏上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在现场教学点,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毛泽东同志故居、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造币厂等革命遗址,还重走了朱德军长挑梁的小道。
黄洋界哨口重现了黄洋界保卫战中的森严壁垒与众志成城,研控计1723班的党支书陈峥嵘在黄洋界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时说道:“虽然一路上蜿蜒曲折,但所到之处都被革命先辈们英勇的事迹所折服,脑中浮现出当时红军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面。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依靠群众取得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实事求是敢于创新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小井红军医院中革命女红军曾志的故事让人敬仰,徐伟程不禁感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作为井冈山险要峡口,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漆黑的墙壁显得小井医院格外肃穆,作为红军第一所正规的医院,踊跃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
还有朱德挑粮小路,研控计1622班的赵丽娟同学轻装走了一小段后都大汗淋漓,而当年朱德军长通过这条小路时负重300多斤粮食。这些所见所闻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感受到战争年代革命先烈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中国共产党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本科生党员焦向阳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拜访小井红军医院,看到的是医院简陋的配置、零星的西药瓶,看到的是张子清师长雕像上,那不舍而又期望的表情。革命如此不易!先辈们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守护我们的党,带给我们美好的今天。在红色年代餐馆吃着红米饭,只吃了两 勺,红米饭的粗糙便让人感觉不适。我们享受着美好生活的同时,万万不可忘记这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7月14日晚上,井冈山斗争史研究院和井冈山精神研究会会员王春花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解读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专题党课,通过观看纪录短片、重述英雄人物故事以及演唱革命歌曲,王春花老师让我们对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法宝和基石有了更贴切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体会。师生一行均对这节党课不吝溢美之词,认为这是一节生动真实、内容丰富的专题党课。研控计1725班的党支书周晓蕾同学感叹道:“感触最多的要数王春花老师的党课,这是我多次党课来感触最多的一次。王老师慷慨激昂地解说革命英雄事迹,那是对历史的热爱,对先烈的崇敬。一个小时,老师讲得意犹未尽,我听得也是。感谢学院提供这次实地学习的机会。”
兼职辅导员井思桐说道:“井冈山处处都留着革命历史遗迹,一草一木皆有动人的红军故事,在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井冈山进程中,形成了以‘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创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建助管余波感叹道:“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个亲骨肉,送上战场,这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党和红军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因此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深刻践行井冈山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工作和学习中以史资政、修身励志,更要从中发现真理、明确方向、坚定道路、汲取力量,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素质,去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为祖国发展献才干,为人民幸福做贡献,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实践活动结束后,大家在火车上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兼职辅导员陈文秋通过这几天的活动并结合个人学习科研经历得出以下三点启发:1.坚定的信念,是走向成功的动力;2.吃苦的精神,是通往成功的途径;3.坚实的基础,是获得成功的根本。
重温毛泽东在率红四军主力返回井冈山的途中得知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豪情满怀,诗情大发,即兴填词一首《西江月?井冈山》,兼职辅导员刘双说道:“黄洋界上的纪念碑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历史的丰碑,这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革命群众所共同铸造的,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有形彰显。以黄洋界为代表的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源头的诞生地之一,革命先辈那种不畏艰险、渴望胜利的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博士生党员王英男说:“革命者在这里播下的星星之火,在全中国终成燎原之势。我由衷地敬佩着感激着那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岁月、经历了惨烈悲壮的战争,仍然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解放之路的革命先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的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井冈山精神,坚定信仰,立足脚下,攻坚克难,积极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