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和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23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艳宁,国家电网公司副总信息师王继业、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振江,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过敏意,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华东、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卢苇、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马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偲、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盖珂珂、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鲁斌等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报告。开幕式由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房方主持。
杨勇平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他指出,华北电力大学高度关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相关领域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将人工智能和数字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9年,学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先后建立了“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多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开设了交叉学科硕士、博士点,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学科体系,致力于服务能源电力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学校瞄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契机,攻关行业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智能发电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行业引领性的科研成果,彰显了华电特色。
杨勇平回顾了学校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相关活动的历程,对教育部主管部门和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论坛专家层次高、内容丰富新颖,为即将到来的学校65周年校庆带来了一场教育和学术盛宴,期待本次论坛以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华北电力大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学科的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张尧学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是价值塑造的关键环节;价值塑造具体包含向善、求真、唯美、有容四个层次,简称“善真美容”。他认为“善”应该在“真”之前,在“美”之后还应该加上“包容”,求学之人一心向善,心怀包容才能干成大事。能力培养具体包含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最后,他总结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件事,严密的逻辑和发扬个性才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夏娟在致辞中分享了四点体会:一是深刻认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重要影响;二是深刻认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三是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对教育的赋能;四是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人文交流与国际合作。她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积极交流分享、贡献智慧、碰撞火花、互相启发,形成论坛成果;希望在人工智能对外交往中秉持人文交流理念,促进人工智能成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示范领域。
本次论坛以“创新AI教育,赋能行业未来”为主题,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方面的11个精彩报告。
从2019年到2023年,华北电力大学在教育部指导下已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人工智能训练营、国际培养论坛,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及国际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初审:律茵、赵旖超、贯远
复审:吕游、滕婧
审核:王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