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2019年“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在华北电力大学结营。在为期十天的训练营生活中,来自国内60所及海外2所高校的100名训练营学员们通过理论教学、实战演练、竞赛比拼、学术研讨和参观调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着AI的活力与魅力。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徐永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教育部国际司美大处处长陈大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重大项目与活动处处长唐云,教育部国际司美大处副处长尤佳,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熊伟、销售总监兰志勇,华北电力大学党政办主任陈溪,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威、院长房方,教务处副处长杨世关等领导,部分教师、志愿者及全体营员出席了结营仪式。
仪式首先通过短片《AI记忆》回顾了训练营历程。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魏振华副教授代表负责教师汇报了训练营的组织情况。北京大学冯小飞同学代表训练营学员发言。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对圆满结业的全体参训同学表示祝贺,对关心和支持训练营的领导、专家表示感谢,对在训练营中付出辛劳的师生表示问候。杨勇平校长指出,华北电力大学立足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奋斗目标,着力推进能源电力学科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进一步把能源电力学科做大、做强、做新,创出鲜明特色,打造独特优势。大学将以此次训练营为契机,建立完善同上级单位、兄弟院校、企业间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共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共同肩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共同推动国家高等教育与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对教育部国际司、美大处对本项目的长期指导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向华北电力大学对本项目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表示崇高的敬意。杜柯伟主任指出,自“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发起以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秉持人文交流理念,与企业和学校加强沟通合作,努力把“培养计划”打造成人才培养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在新起点上更加坚定学好人工智能的信心,积极参与企业人工智能课题研究,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引领者;希望同学们不断深入思考,不断强化人文交流的理念和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人文交流的能力,把人工智能与人文交流有机融合,成为人文交流的生力军。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徐永吉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华北电力大学为本次训练营圆满举办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徐永吉副司长强调,“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作为指导单位,教育部国际司对“培养计划”高度重视,将继续为计划实施与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他希望主办方不断优化计划实施方案,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产学研用多元合作平台;希望承办方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培养模式,丰富培训内容,继续参与和支持计划实施;希望同学们以本次训练营为起点,利用所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本专业和日常生活的结合应用,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长为具有人文交流理念,拥有人工智能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徐永吉副司长,杜柯伟主任,杨勇平校长分别为荣获一、二、三等奖的学员们颁发了荣誉证书。
会后,与会领导、专家与教师代表、获奖学生和志愿者合影留念。
精彩回顾
如约而至 华电AI之旅启航
在华北电力大学和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在郑玲、魏振华、陈菲等负责老师的精心筹划下,7月21日,从1136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100名学员如约而至,汇聚于华北电力大学。
7月22日,2019年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正式开营,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檀勤良、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王增平、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褚海涛出席了仪式并致辞。对营员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并预祝训练营取得圆满成功!
传递知识 点燃梦想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多年活跃在人工智能一线的老师们在训练营课堂引领学员穿梭于AI这张知识大网,从《Linux及Python编程》到《Pytorch框架介绍》;从《机器学习基础》到《深度学习基础》;从《卷积神经网络》到《目标检测项目设计》……凭着高超的课堂艺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将生涩难懂的原理演绎得条理清晰、生动有趣。
领略前沿 开阔视野
本次训练营邀请了来自海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举办了5场主题鲜明的学术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房方院长在《数据驱动的发电过程智能化》报告中指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兰志勇总监在《AI项目的应用及推广》报告中指出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抢抓机遇。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王震宇老师在《AI华电,AI未来——华电的人工智能创新与实践》报告中总结了华电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
Intel公司美籍人工智能专家Peter Ma在《Intel Software Innovator AI use cases》报告中为同学们打开一个看向世界性AI研究的窗口。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王万森教授在《“智能+”新时代的人工智能及其专业教育思考》报告中给大家勾勒了一个纵横交错,体系严明的“智能+”新时代的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蓝图。
训练营还组织学员们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学习,参观了智慧国家政务、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公安等板块并听取了《新兴战略型技术方向——人工智能》专题报告。
知行合一 百舸争流
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训练营精心安排了40个实践学时,包括4个每组必做的实践项目,保证了理论授课和实践演练相辅相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比拼,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战”中。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设计和反复改进,遴选出8个小组进入决赛。通过展示和答辩,最终产生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三等奖3组,共24名同学获奖。
魅力华电 智慧AI
62所高校的100名学员,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夏日,在一个共同的驻点,刻录下一段同频的足迹,大家因AI相聚,因华电结缘。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身影还印在脑海,小组成员通力合作的场景仍历历在眼前,志愿者们的微笑时刻温暖着心田!这十天,是华电的十天,是AI的十天,更是大家的十天。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让我们不负时代和民族的重托,砥砺奋斗、勇敢追梦,用“奋进之笔”绘就多彩青春,以实际行动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献上一份满意的答卷。